《技术规范》从单体电池和电池组两个层面规定了适用于《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》(GB 17761)的电瓶车用锂电池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。其中方面主要考虑了过充电、过放电、外部短路、热滥用、针刺、标志6项安全要求;主要考虑了电气安全、机械安全、环境安全、热扩散、互认协同充电、数据采集、标志等7个方面22项安全要求。
目前,我国电瓶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越3.5亿辆,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瓶车4228万辆。电瓶车使用的蓄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种。国内主要电瓶车品牌发布的电瓶车新车型中,配备锂离子蓄电池的比例已超越20%。
《技术规范》作为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,对规范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产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,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备极其重大意义,将促进电瓶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仅适用于GB 17761《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》中规定的、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V的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。
不适用于电动滑板车、平衡车、电动摩托车、电动三轮车等车辆使用的锂离子蓄电池。
常见的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主要有锰酸锂电池、磷酸亚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等。其中三元锂电池又可大致分为高镍体系的镍钴锰电池、镍钴铝电池以及无镍的磷酸锰铁锂电池等。
《技术规范》针对单体电池规定了严格的过充电(1.5倍)、针刺等测试,高镍体系三元锂电池很难通过上述测试,今后将难以应用在电瓶车领域。
通俗点讲,电池过充就是在电池已经充满电后,继续对其充电。合格电池应该不起火、不爆炸。
在江苏消防的过充电实验中,电瓶车起火后3分钟左右,火焰温度能上升到1200℃左右。电瓶车蓄电池若发生“热失控”,在燃烧爆炸过程中,车身的可燃物将会充分燃烧直至化学反应结束。
电池针刺实验是一种主流电池破坏性实验手段。电池充满电后,用直径为3毫米的钢针刺穿电芯,并停留30秒,从而检验电池的安全性与稳定性。合格电池应不起火、不爆炸。
《技术规范》是强制性国家标准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》第二十五条规定“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、服务,不得生产、销售、进口或者提供。”因此,该标准实施后,国内销售的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都一定要符合其要求。
随着使用年数的限制增加,锂离子蓄电池容量逐渐降低,存在的安全风险也会逐步放大。《技术规范》要求制造商在电池组上标注“安全使用年数的限制”,提醒用户到期淘汰老旧电池,减少老旧电池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,以保障用户生命和财产安全。
检验人员将2块分别拆解过的新电池和使用较长时间的旧电池同时放入实验箱,在固定温度和同等条件下进行充电试验。试验结果为老化后电池的温度比新鲜电池的温度上升要快,平均要高1-2度。
消费者在选购电瓶车时,能够最终靠查看电池的铭牌、规格书、使用说明等资料,或者向销售者询问,要求提供该产品对应的《技术规范》检测报告或者认证证书,来确认电池是不是满足《技术规范》。
近日,《电瓶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,并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。
Copyright© 2021 足球澳客竞彩网官网|首页鲁ICP备20000566号-1 技术支持:澳客竞彩网官网首页